近日,國際科學智能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這一盛事由新華社進行了詳細報道。該聯盟由國內五十余家頂尖教育機構、科研機構及行業先鋒企業攜手共創,其中包括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等。
據悉,聯盟的核心目標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科研方式的革新,進而促進科學發現的加速以及產業轉化的協同發展。這一舉措意在打破傳統科研界限,引領科技前沿。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聯盟將聚焦于算力、算法、數據、研究問題及人才這五大基石,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且共享的科學智能基礎設施。這一設施將涵蓋從基礎工具鏈到共性技術平臺,再到場景化應用的全鏈條技術生態。通過這一系列智能化科研工具和開放平臺,科學家們將有望突破現有理論限制,而企業也將獲得“元創新”的新動力。
資金方面,聯盟將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支持體系,確保從技術研發到產業轉化的每一步都能得到全面保障。聯盟還將積極參與國家重大產業專項規劃,為國家的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在國際化戰略上,聯盟計劃通過一系列行動,如發起國際賽事、制定技術標準、共建跨國實驗室以及創辦學術期刊等,來推動中國科研智慧與全球創新體系的深度融合。這一舉措旨在提升中國在國際科學智能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聯盟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在科學智能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預示著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