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公司于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進展,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莫尼卡正式揭幕了量子實驗室,并同步推出了量子網絡糾纏芯片原型。這一消息標志著思科在量子計算領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據思科透露,當前量子處理器的量子比特數量尚停留在三位數的水平,即便是最樂觀的預測,也僅預計到2030年能達到四位數量級。然而,實際應用所需的量子比特數量卻高達數百萬個,這無疑是一條巨大的鴻溝。
回顧歷史,傳統計算也曾面臨類似的挑戰。但正是通過構建網絡基礎設施,將眾多小型節點連接成一個分布式系統,才最終克服了這一難題。思科認為,量子計算也將遵循這一歷史軌跡。因此,他們提出,通過專用量子網絡將大量量子處理器互聯,實現橫向擴展,將是推動量子計算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路徑。
思科的量子網絡糾纏芯片原型,是與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合作研發的成果。這款芯片通過一對糾纏光子間的量子隱形傳態,實現了超高速連接。其工作原理基于硅基III-V半導體波導中的自發四波混頻效應,能夠在室溫下以小型化光子集成電路(PIC)的形式運行。
該芯片不僅具備高達99%的保真度,而且功耗極低,僅為1mW以下。它還使用標準的1550nm電信波長,能夠與現有的光纖基礎設施無縫對接。據思科介紹,這款芯片在每個通道上每秒能產生超過100萬對可用的糾纏光子,全芯片的糾纏光子產生速率更是高達2億對。
這一技術的突破,無疑為量子計算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思科表示,他們將繼續致力于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這一領域不斷向前發展。
同時,思科量子實驗室的正式開業,也將為這一領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專業的平臺和資源。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量子計算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真正走進我們的日常生活。
隨著量子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計算世界將更加智能、高效和便捷。而思科在這一領域的持續投入和創新,無疑將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可能。
思科還表示,他們將繼續與全球各地的合作伙伴共同推進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共同探索這一領域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