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逐漸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十四五規劃中就明確要求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增強金融普惠性,202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政策號召下,如何加深金融與科技的融合,在規范中創新發展?對此,同盾科技合伙人、副總裁陳文在近日舉行的2022年第九屆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年會上發言表示,“從金融服務實體的本質出發,把中小微企業融資這一普惠金融的難點轉換成科技+金融業務+創造新的邊際條件+利用新的數據資源,實踐證明可以有效提升中小微普惠金融水平”。
當前,龐大的中小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中的主力軍,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障就業、促進消費、激發創新、帶動投資、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中小微企業的特殊性和高頻、小額的融資需求特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成為了一個全國性問題,并在各地呈現出不同的痛點,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支持力度與它們的經濟貢獻之間,仍有很大差距。
陳文在發言中表示,回看十年前,“ABCDE”,即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電子商務技術驅動了金融服務的加速創新;五年前,頭部銀行機構紛紛提出開放生態、平臺化等概念,全面支持數字化轉型步伐;今天,在監管趨嚴、合規要求更高的背景下,金融業加速回歸行業的初衷,并帶著更多的敬畏之心經營業務。通過借力科技企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充分利用創新技術,讓科技為金融服務實體發揮效益倍增的支持作用。
作為科技企業,同盾對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抱有充分信心。陳文發言表示,同盾的思路是用決策智能、數據智能的思維去幫助金融機構解決業務問題。同盾提供的軟件包括決策引擎、模型平臺、知識圖譜、大數據平臺等等,都是在這一思路下,幫助金融機構打造一個決策智能的閉環。目前,同盾的這一思路已在大量應用場景落地,并支持金融穩健發展。
同時,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生產要素,金融機構也非常重視數據要素價值,這其中既要確保數據安全,又要打破數據孤島。隱私計算技術作為數據融合應用和價值釋放的安全新思路,在金融行業已有落地應用。同盾作為國內較早探索隱私計算領域的科技企業之一,提出知識聯邦技術框架體系,并基于知識聯邦構建了工業級安全多方應用平臺產品和一整套的技術生態,幫助各行各業實現數據價值和知識的流動與共享。目前,相當一部分具備驗證性的同盾隱私計算技術也已在金融機構數據治理、精準營銷等領域落地使用。
陳文表示,同盾科技在實踐中幫助地方政府搭建一個政府主導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金融機構在這一平臺投放普惠金融產品,同盾則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各委辦局涉企信用信息在平臺整合共享,生成企業數字畫像,讓金融機構更好的評判申請貸款企業的風險。目前,這一模式已陸續河北唐山、浙江杭州、河北三河、山東等多地落地。以唐山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例,平臺于2019年底投入運營,截至2022年3月27日,已入駐金融機構63家,注冊企業15026家,成功撮合信貸超過750億元。
穩住中小微企業就是穩住了經濟的“半壁江山”、穩住了就業、穩住了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示,2021年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27.3%,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幅超過40%,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同盾也將繼續發揮創新科技價值,幫助金融機構提升實體經濟能力和水平,助力優化中小微金融服務生態,讓科技更好地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